close

  A2
  廣州,你何以吸引名企?
  文/羊城晚報記者 薛江華 許琛
  這是兩位企業的“一哥”,雖然不是500強的大企業,但他們的企業在廣州甚至全國也小有名氣。在記者眼裡,這兩位企業家都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神——一個是“豬肉大王”,一個靠擺攤起家成就大事業。面對記者的採訪,他們和大多數談“營商環境”色變的企業家不同,選擇了坦蕩地表達。在記者眼裡,這樣的表達,可能更接近真實。
  訴說人:大三通衛星導航集團董事長
  林秋城:感受不到政府的“愛”
  與大多數企業家一樣,林秋城的身份好多:亞洲(澳門)國際公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、大三通(香港)衛星導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,廣州天烽導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,東莞市大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,佛山市車安大三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,廣州市183化工塗料有限公司總經理。
  林秋城出生在廣東揭陽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。在那段眾所周知的特殊年代,林秋城的小學、中學都被狂熱的“革命潮流”所剝奪,因此,1979年的7月對林秋城來說同樣是“黑色”的。高考落榜之後,因為家庭原因,沒有復讀的可能了,16歲的林秋城就在村裡幫一間小加工廠幹活,為家裡掙些生活費。
  但是,年少氣盛的林秋城並不甘於此,他有更高的目標:也許我出去能賺更多的錢。於是,他學著村裡的其他人,拿了家裡僅有的32元錢,隻身一人跑到廣州做起陶瓷生意。“我第一次做生意是擺地攤,賣陶瓷菩薩像、賣香爐。”
  到1981年秋,林秋城雖然兩年只凈賺了1000元,卻在風風雨雨中學會了做生意、學會了做人。 時至今日,林秋城迴首往事仍然不無感慨:“擺地攤是我做老闆的基礎。”
  後來,林秋城跑去西藏當了4年兵,複員回家後,頻繁跳槽的他萌生了一個大大的野心——做老闆。1993年春秋之際,林秋城在廣州租了長城化工廠旁邊的一塊空地做倉庫。又從親戚、朋友那裡借了十幾萬元,買了一個call機、一輛單車“武裝”自己,用6000元買了一輛幾近報廢的汽車跑運輸。就這樣,林老闆的第一家公司——廣州軍區金龍工貿開發公司化工貿易行開張了。
  賺到第一桶金後,林秋城於1999年1月成立第二家公司“廣東大日嘉塗料有限公司”,此後他又將眼光盯在了GPS(GlobalPositionSystem汽車衛星定位系統)上。2001年3月,林秋城成立了大三通(中國)科技有限公司,目前,大三通公司在全省21個地級市建立了自己的子公司。
  在記者眼裡,林秋城性格直率,雖然在省兩會上,身為省政協委員的他因發表“向政府申請資金太累了!”的言論,“得罪”了某些部門,但他仍然保持了政協委員“敢言”的風采,說到廣州營商環境這個話題,他說自己的觀點可能會有點“偏激”。
  羊城晚報:你怎麼看待廣州的營商環境?
  林秋城:我的觀點可能會比較偏激一點。我認為現在廣州的營商環境有所改進,整個政府各級部門的作風轉變也很明顯。但從政府大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關心中小企業上,政府做得很少,幾乎為零。
  羊城晚報:我們瞭解到,廣州市政府還是出台了很多促進企業發展的文件和一些扶持政策。
  林秋城:不信你去調研,90%的中小企業不會說政府給到過任何的優惠政策落地。作為中小企業,你想去申請扶持資金,要政策,是很難的。
  羊城晚報: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小企業難享受到優惠政策和扶持呢?
  林秋城:這些政策都是政府部門閉門造車搞出來的,這些出台政策的人,壓根就不瞭解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,政府可能會請一些比如省政協委員里的大企業家去協商,最後出來的東西只有大企業才能享受。中小企業根本就沒有發言權,這些政策看起來都很美,但實操性都不高。
  羊城晚報:拋開政策,以你的經歷來看,政府部門在辦事過程中講規矩嗎?
  林秋城:老實說,作為中小企業還是比較畏懼基層公務員的,雖然現在各級政府都在搞作風建設,但在基層,“吃、拿、卡、要”現象還是存在的。
  羊城晚報:那你認為廣東城市裡,哪個城市的營商環境是你比較欣賞的?
  林秋城:去年,我和省里一個部門去廣州、深圳、東莞、佛山、雲浮、中山這六個城市進行了營商環境的調研。這個調研耗時一個月,在我看來還是比較深入的。最後我得出的結論是,營商環境里,深圳最好,其次是佛山,然後到中山。
  羊城晚報:那你會把企業搬走嗎?
  林秋城:我在廣州生活了多年,家人、朋友全在這邊,所以我不會搬離廣州。但自己經歷了申請科技扶持資金以及高新企業認定這些事情後,還是覺得有點心寒——只要作假,有關部門就眯著眼讓你通過,這有意思嗎?
  訴說人:
  “壹號土豬”老闆
  陳生:北上廣是一樣的
  陳生,廣東湛江人。農家子弟,北大畢業,當過公務員,後辭職下海,扎根江門,創建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,身家高達數十億元。
  陳生是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企業家,他的名言很多,其中一句“把豬肉賣出北大水平”為很多人所熟知。據說,為保持“壹號土豬”肉質味美,陳生和助手帶著一口電飯鍋走遍全國,嘗遍了全國的豬肉,最後確定了壹號土豬品種的選擇;為了打響“壹號土豬”的名氣,他當街賣過豬肉,還請來北大校友陸步軒一起來廣州講課;他創辦了“屠夫學校”,學生要接受營銷、刀法、禮儀、宣傳、烹飪等多種培訓。他的豪言“一定要把豬肉賣出北大水平”也由此而出。
  陳生的壹號土豬行銷全國,自2007年上市以來,壹號土豬行銷廣州、深圳、佛山、中山、珠海、江門和湛江等廣東主要經濟發達地區,2012年以來,又先後登陸上海和北京,擁有500多家連鎖門店,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土豬熱鮮肉食品連鎖企業。
  走南闖北之後,陳生對於廣州的營商環境自然有著不同尋常的體會。面對記者的提問,這位企業家給出了神回答:北京、上海和廣州,在我眼裡是一樣一樣的。
  記者就納悶了,這怎麼就一樣了呢?真的沒有一點不同?
  在廣州維多利廣場A塔,陳生分別在30層和43層擁有自己的辦公室,以為和很多成功人士一樣,站在高處俯瞰廣州,能夠找到君臨天下之威,再生髮出對廣州這座城市天然的歸屬感。陳生顯然不是這一類人,他淡淡地對記者說,看下去沒啥感覺,這和置身北京、上海,看到的景象差不多。
  羊城晚報:就你的企業佈局來看,廣州處於什麼樣的位置?
  陳生:我們企業的“大腦”在廣州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我們企業的食品生產在江門,養殖基地在湛江,所以法律意義上的總部也不在廣州,但我們的營銷總部在廣州,我們主要的幾個企業領導也在廣州。我們去年註冊了一個“壹號廚房”,這是我們企業分支里比較小的一個,但它的註冊地在廣州。
  羊城晚報:你覺得廣州的營商環境和其他城市比起來,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。
  陳生:沒感覺特別的好,也沒有特別的差。坦率地說,如果從扶持企業發展的力度上來看,有個別地方政府比廣州要強很多。廣州就是個市場化比較成熟的地方,辦事還比較講規矩。
  羊城晚報:你沒有考慮過把江門的生產基地搬到廣州來嗎?
  陳生: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衝動。如果從企業吸引人才的角度出發,廣州還是個不錯的地方,所以,我們把公司的“實際總部”設在了廣州。
  羊城晚報:不比江門和廣州,在你眼裡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,誰更有吸引力?
  陳生:在我眼裡,這幾個城市是同一個水平的,包括深圳。如果單純從政府效率上來看的話,我更欣賞深圳。但這四個城市不會有根本性的差異,你研究一下四地的招商引資政策,就會發現你有的優惠別人也有,你沒有的,別人也沒有。
  羊城晚報:聽說你在河北廊坊也有設廠,你覺得廊坊的企業會嚮往北京嗎?那珠三角的企業會不會嚮往廣州?
  陳生:說實話,廊坊的企業如果做大了,它想往北京搬,那是正常的。因為廊坊和北京雖然地理位置近,但實際差距還是很大的。但在珠三角企業的眼裡,比如佛山的企業,它會認為企業設在佛山和設在廣州有很大區別嗎?就好像順德人從來不會認為他們和廣州番禺有什麼區別一樣,在珠三角城市群里,廣州不具備吸引企業的天然優勢。在我眼裡,這是非常正常的。
  薛江華、許琛  (原標題:對廣州營商環境無特別感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16erec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